Monday, March 31, 2008

買樓情意結

香港人有買樓情意結。

若想租樓住而不買樓住,總會遇到很多壓力,親朋戚友總會覺得你沒有錢交首期才要租樓住。尤其是現在地產商大字標題寫「負利率」,「供平過租」,你若不買樓,便好像是傻仔一般。可是,有幾多人真的去計過是否「供平過租」呢?我曾經計過。

以早一兩個月前,在沙田第一城一些細單位大約以$160萬成交,而當時租金需大約$7000。以30%首期,20年供款期,按息2.85%計,每月供款要$6200,那麼供便平過租了。當然,這裹供款應該加上管理費、差餉、地租,粗略估計$800,那麼供及租便相若了。供款和租金一樣,當然應該供吧,因為我每個月可以節省$6200的租金,而將這些錢當還款儲起在我的樓宇上。但是,以$6200的供款,頭一年每月約$2600便成了利息開支。這還可以吧,對比$6200租金開支,起碼可以將$3600的供款儲起。

30%首期,即是要$48萬,不是很多剛出來工作不久的人能夠拿出來的積蓄。現實點,以10%首期計,每月供款便是$8000,這當然貴過租。而首年每月的利息開支約為$3400,即是對比租金開支,每月的利息開支能省去$2800的開支(租金﹣管理費等費月﹣利息開支)。這亦是不錯,因為利息比租金平。

不過,又有幾多人有想過買樓的風險呢?九七以後,有很多的負資產,他們一生的積蓄化為烏有,現在美國的次按問題亦是由於樓價跌而引起。早幾個月樓價急升,很多人便以為樓價一定會升。但急升之後樓價調整的可能性更大。要是樓價跌一成,即像回復到兩三個月前的價錢,是否很難呢?看看九七後很多樓也經歴過超過五成的跌覆,我想除甚麼也有可能吧。但若我買樓打算長住,樓價跌一成又有什麼影響呢?問題在於當想套現錢來用時問題便大了。樓價跌一成,即是所有的首期也輸掉了,之前的積蓄便會因這一成的跌覆而灰飛煙滅。還有買樓時亦有交易成本,如律師費,經紀費,裝修費等,即是又花多三幾萬。而供款比租金多,意味每月能可支配的開支變少了,能儲的錢也少了。

此外,利息也未必長期處於這樣低的水平。要是美國解決了次按問題,以現在的通脹水平,難道不用加息控制通脹嗎?若然按息變到5%的水平,每月利息開支便差不多多了60%。而由於加息,樓價難免受壓。到時供款又升,樓價又跌,變成賣又不是,供又不是,真的不知怎樣好。

當然,若果樓價長期向好,以上的問題便不存在了。可是有誰能保證樓價一定會升呢?樓價會受什麼因素影響,有幾多人知?若要我將所有積蓄去賭樓價一定會升,去賭一些我不了解的趨勢,還是安份守己起去租樓算了,至少我每月蝕的錢還是有限。若用我的積蓄來買人民幣,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回報也許夠我彌補租金上所多用的開支呢!

當我有一定積蓄,買樓變成一個可承擔的開支,就像我可以買部數千元的電腦來用一樣時,我便可以買樓了。可是現在,就算我真有三成首期的積蓄,買樓還是小心點好!

(按:半年後回看當天的決定,當然覺得是做對了。可是我並非真的能預知樓價會比當時跌了約兩成,而只是當時以我的經濟狀況我不想去冒險。)